close
seo

史前館辦理古代陶器工作坊 重現新石器時代繩紋陶製作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1104 17:41:09)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延續2019『工藝技術與社會實踐』南島國際研討會主題辦理『古代陶器工作坊』,邀請菲律賓陶藝藝術家Rosa Mirasol Melencio、臺灣阿美族阿利客工作室、大甲東社傳統陶藝師陳欽輝等人現場演示,帶領民眾一同學習仿製菲律賓出土的古文物、阿美族傳統陶器及新石器時代繩紋陶器。

史前館表示2019國際研討會探討的是史前時代以功能為旨趣的工具製作技術,在社會文明發展的進程中,工藝技術可以逐步昇華成精緻藝術與人群身份認同,彰顯社會實踐的面向,因此特別配合研討會自11月2日起辦理為期四天的陶器工作坊,邀請菲律賓學者及史前館研究人員進行史前陶器專題講座,並邀請菲律賓與臺灣工藝家進行古代陶器實驗製作及現生族群陶器製作等課程。來自其他國家參與研討會的學者,也一同參與學習製作。

2日的古代陶器工作坊由4位菲律賓學者進行簡報分享,以菲律賓新石器及鐵器時代的陶器為主題,介紹不同遺址出土甕棺、石棺其所呈現的現象及與社會關係的連結;下午陶器實做課程學習菲律賓傳統陶器、仿製菲律賓國寶打呵欠陶罐及阿美族祭杯等傳統陶器製作工法。3日由史前館考古研究人員吳意琳介紹東臺灣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之繩紋陶器的形制與製作方式及其實驗研究的成果;下午實做課程觀摩學習菲律賓古代陶罐仿製、阿美族傳統陶鍋及繩紋小罐製作工法。

藉由實驗研究及比對出土遺物得知,以遺址出土材料推測,新石器中期陶器製作主要以拍墊法製作,完成後於陶罐外壁施以繩紋,但從多數陶器碎片比對分析結果,史前人常在口部與足部添加泥條製作,但體部主要為一體成形。繩紋陶罐以自然纖維製成的繩子纏繞於陶拍上,藉由拍打方式施紋飾。對於造成繩印之纖維以何種植物製成目前尚無定論,館方曾以麻繩、藺草繩(但史前時代並無藺草)進行實驗製作,其結果對照史前陶器之繩紋,所呈現之紋路與出土文物並不完全相符,尚需更多研究。3日下午館方另以構樹皮繩、月桃皮繩及輪傘草繩進行實驗研究製作,期望從中比對不同材質纖維造成繩紋之可能性。(廣告)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63719.aspx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n.yam.com/Article/201911041729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ula23 的頭像
    paula23

    深入剖析SEO的最佳實踐

    paula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